(一)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技术的革新和改造。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其是在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却还相当落后。其中,主要表现在乡村公路、运输工具、通讯网络、商品储存及保管技术等方面。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农产品在农村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运送范围所用的时间,远长于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两个城市之间的运送时间;由于储存保管不当,农副产品在农民手中浪费的程度远大于其出售后直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运输储存流通过程所浪费的程度。因此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以物流产业为突破口,利用现代物流的带动作用,有助于引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从而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现代物流要求强有力的信息流作保障。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从某种角度说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必然。因此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不仅能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农副产品的运输和储存、保证农用物资的及时供应,通过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够促进和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使广大农民能够像城市的人们一样,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农用物资、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利用网络完成交易等。
(三)发展农村现代物流,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配套企业体系还不完善,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在农村形成现代物流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专门为农业生产和经营服务的农村物流企业,对目前存在于我国农村的相互独立的具有物流特征的企业进行资源重组,将极大地促进这些支农企业的重生和发展。如将过去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起主要作用的供销合作社根据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改造,将目前独立存在、还缺乏现代物流特性的种子公司、化肥公司、农药公司、生产资料公司、农产品贸易公司、农业信息公司、国家粮食收购部门等进行资源或资产重组,使其迅速发展和壮大,这不仅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还能够提高农村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据2002年统计,我国农村第三产业的产值只占农村国民总产值的11.5%,发展第三产业在我国农村潜力巨大。在农村出现的以现代物流企业为代表的大批新型现代企业,不仅将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力,还必然引发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科技服务等需求增长,从而带动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甚至石油供应、修理修配、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促进和带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的现代化水平。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仍然较为粗放,农业生产率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农村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国农村缺乏高效的服务体系,而且服务体系不健全。通过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和保证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附加值,推进农村市场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如通过物流公司,使其一头连市场(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一头连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实现农用物资的供应、农副产品的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和物流增值等的配套服务。这样,既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让农民增产增收,又能促进农村市场流通现代化,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五)发展农村现代物流,有助于降低和分散农民经营风险。
随着农村市场化、产业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农资和农副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越来越高。在这些风险中,除自然风险外,还包括农资农副产品的市场风险(价格风险)、质量风险和供应延误农时风险等。要避免和降低这些风险,不仅农资农副产品要适销对路,生产经营策略要正确,更需要加强“品质经营”,重视农业生产经营的“时效性”,即保证农资农副产品供应的及时性、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决策反馈的及时性等,所有这些都要以强有力的农村物流作为保证。同时,农村物流体系中的各个物流部门将根据协议和服务条款承担责任和风险。如种子公司将承担种子不发芽或发芽不齐的风险,农药公司将承担农药不能发挥作用甚至假药的风险,仓储公司将承担鲜活产品的储藏风险,农产品贸易公司将承担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等等,这样就实现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风险的部分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