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淮南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必要性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被喻为现代经济的“加速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已居世界前列,唯有包装运输、人工装卸这一落后方式仍然大量存在,成为制药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加快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势在必行。
(一)建设淮南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粮油及其制品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粮食物流能够使企业生产加工的粮油食品更快捷、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生活需求,这是构建现代粮油物流体系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二)建设淮南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是应对市场挑战的必由之路。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把产、购、储、加、销等环节有机地连结起来,建立一体化的流通新模式,通过加工转化、现代营销、品牌效应等方式增值,从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粮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提高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建设淮南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选择。发展现代粮油物流业,可以用订单方式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粮食,促进名优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农副产品扩销增效,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四)建设淮南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是联结产销区的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市场对粮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市场对生产的引导更为直接,在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搭建起粮食流通的快速通道,催生大型现代化粮食企业,树立现代营销新理念,推动粮食经济发展。
(五)建设淮南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可靠保障。传统的粮食购销模式存在生产购销脱节、实物损耗大、中间环节多、流通手段单一等弊端,导致资源利用不够,流通周期长,费用高,效益低。现代粮食物流可彻底改变低水平的粮食流通状况,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推动全市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总之,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构建粮食物流体系是实现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现代农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世界物流发展方向的重大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应用,是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粮食产业化、服务“三农”的时代要求。更是粮食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二、构建淮南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可行性
构建淮南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有利条件:
(一)粮食物流成为工作重点。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6年5月13日,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强调要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各级人民政府的适当投资引导,重点建设从粮食主产区到主销区的跨省区粮食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实现跨省区粮食物流主要通道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形成快捷高效,节省成本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强调了要采取优惠财税措施,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国家粮食局在全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十十五’规划》中已将现代粮食物流作为主要内容,作了重点规划:国家发改委多次就粮食物流专项规划进行了调查研究,座谈讨论、征求意见,《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明确给予政簟扶持,这必将在专项规划、配套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粮食政策法规日益完善。国务院于2004年发布《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了“国家加强粮食流通管理,增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这一条例的实施,有助于粮食物流企业积极从事粮食物流的各项经营活动,为发展粮食物流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粮食物流理论逐步成熟。随着全国性物流热的持续升温,物流理论研究在深入和系统化,很多行业和企业先后采用现代物流技术服务生产和流通,取得了成功经验。通过理论研究、学校培养、实践锻炼、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在不断壮大,这一切为推进粮食现代物流提供了理论、经验和人才条件。粮食行业现代物流业进程明显加快,成功范例不断涌现。
(四)淮南地理区位优势明显。1982年淮南市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城市”,享有地方立法权,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淮南市位于华东腹地、淮河之滨,是安徽省中北部重要城市,处在中国承东启、南北对接的过渡带上,交通便捷,区位优越。东连京沪线(北京一上海),西接京九线(北京一九龙)。全市公路四通八达,乡村公路也实现村村通,高速公路连接线与合徐高速公路相连,合淮阜高速公路即将建成,淮蚌高速公路即将建设,铁路、公路、水运基本形成了开放式大交通框架。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也已覆盖全市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