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全球化的压力和驱动力的双重挑战,中国企业必须将其经营战略和环境保护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架起通往经济、物流与环境共生的桥梁。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绿色物流的概念和内涵
绿色物流是指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为了实现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样适用于物流活动。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循环型物流转变。
首先,物流是共生型物流。
传统物流往往是以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实现物流的效率。而绿色物流则注重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求得环境与经济发展共存。通过物流革新与进步减少和消除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二,物流是资源节约型物流。
绿色物流不仅注重物流过程对环境的影射,而且强调对资源的节约。在实际工作中,资源浪费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仅存在于生产领域、消费领域,也存在于流通领域。例如,过量储存产品会造成产品陈旧、老化、变质;运输过程的商品破损;流通加工过程余料的浪费等。在计划经济时期,原物资部提出了 “管供、管用、管节约”的方针,这一方针在今天仍然适用的。
第三,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
传统物流只重视从资源开采到生产、消费的正向物流,而忽视废旧物品、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所形成的逆向物流。循环型物流包括原材料副产品再循环、包装废弃物再循环、废旧物品再循环、资源垃圾的收集和再资源化等。
绿色物流的研究现状
绿色物流的研究起自20世纪90年代。目前,对绿色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从供应链的角度对物流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定性研究,提出构建绿色物流以减少环境排放的设想,即宏观层次上的研究;二是从各物流要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入手,提出以控制物流要素的污染来实现绿色物流,即微观层次上的研究。
我们先来看看宏观绿色物流的研究现状:
在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管理》一文中,王长琼认为,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废弃物处理困难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及自然环境的恶化。21世纪的物流必须从系统构筑的角度,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企业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最终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生产流通消费再利用的循环物流系统。
与此类似,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向盛斌在 《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一文中提出,企业必须在自己的物流体系中构建完善的逆向物流系统,以解决产品和产品包装物使用后无序流向环境的问题。他还给出了逆向物流的定义,所谓逆向物流是指在企业物流过程中,由于某些物质失去了明显的使用价值 (如加工过程中的边角料、被消费后的产品以及包装材料等),将当作废弃物被抛弃,但这些物质中还存在潜在的使用价值可以再利用,企业应为这部分物质设计一个回流系统,使具有再利用价值的物品回到正规的企业物流系统中来。简单地说,这个回流系统就是逆向物流。向盛斌认为,逆向物流的构建,使原来单向的企业物流变为完整循环的物流网,有利于减少不适当物流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向盛斌认为,在物流中加入逆向物流结构后,就可以大大减少流向自然界的、需要处理的废弃物数量。在一个受管制的经济环境中,减少废弃物处置量,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也会降低企业因处理废弃物所发生的成本。
目前,关于微观绿色物流的研究也在蓬勃发展。
由北京物资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承担的 《发展首都绿色流通事业的对策研究》项目中,把绿色物流定义为指与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相联系的物流活动。绿色物流主要由绿色运输、绿色包装以及绿色流通加工三个子范畴组成。绿色运输主要包括:通过合理的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而实现合理运输,避免货物迂回运输,减少货运总里程和车辆空驶率,进而提高运输效率;采用节能运输工具和清洁燃料,减少运输燃油污染;通过设计合理的存货策略,而适当加大商品运输批量,进而提高运输效率等等。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实现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包括: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商品流通过程中尽量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单元式包装,实现流通部门自身经营活动用包装的减量化,积极主动地协助生产部门进行包装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