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会员账号:
网站首页 >> 物流论文 >> 物流企业责任会计探讨

物流企业责任会计探讨

[日期:2015-01-28]   来源:www.qq8008.com  作者:admin   阅读:0[字体: ]
   【摘要】文章以制造企业内的自营物流为研究对象,以理论应用层面为研究视角,对物流绩效评价的基础及条件、物流责任中心及种类和物流绩效评价的方法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企业物流管理责任会计的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物流企业;责任会计;业绩评价

  企业如果要充分挖掘物流资源,必须不断进行物流系统优化,提高物流系统质量。我国目前企业的物流自营比重高,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人才缺乏,更重要的是至今仍没有一部完整的物流法律法规,也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应物流发展和物流业务运作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这些都给物流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企业物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系统调整和优化提供基础信息和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物流运营质量,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而物流企业责任会计的探讨从理论上来讲,可以丰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特别是企业物流管理会计的核算与控制体系,为我国的企业物流管理会计学科的研究提供逻辑思路及结构,也有利于我国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竞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一、物流绩效评价的基础及条件

  绩效评价通常有两类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一是所有者对经营者,这种评价是宏观层面上的问题,即所谓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二是经营管理者对属下各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问题,这是一个微观层面上的问题,是管理实务方面的问题,即企业管理者通过事先制订计划或预算等方式,对所属责任单位或责任者设定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业绩计量方法正确反映实际执行情况,对执行情况作出合理科学的评价。 

  为了正确地评价企业物流业绩,必须具备一定的物流基础与条件,主要包括:合理划分责任中心,明确职责范围;编制责任预算,制定各物流责任中心的考核标准;界定各物流责任中心的可控与不可控成本;科学合理地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建立健全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体系;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正确评价和考核工作业绩;定期编制绩效报告。 

  二、物流责任中心及种类

  为了对企业的物流活动实行有效的绩效评价,通常都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将企业的物流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物流责任中心。该物流责任中心就是承担一定经济责任享有一定权利和利益的各级物流组织和物流管理层次。物流责任中心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一)一个责权利相结合的实体 

  即每个物流责任中心均承担一定的财务指标,拥有与承担责任的范围和大小相匹配的权力,规定有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与利益分配标准。 

  (二)具备承担经济责任的条件 

  即有能履行其经济责任条款的能力也有对履行结果承担责任的能力。 

  (三)所承担的责任及所行使的权力均是可控的 

  可控是相对于不可控而言的,不同的责任层次其可以控制的成本、收入、利润、投资等的范围不一样。一般而言,责任层次越高其可控范围越大。 

  (四)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业务和核算等 

  实施物流责任会计是物流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建立物流责任会计,就是要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去监督、控制内部物流活动,并将物流活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部门和环节为实现企业总目标担负起各自应负的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通过各物流责任中心的信息反馈,使企业物流部门和决策机关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物流责任中心必须有十分明确的、由其控制的物流活动范围。它是指由一个主管人员负责,承担着规定责任并具有相应权利的内部物流单位。通常可分为三大类:物流成本中心、物流利润中心、物流投资中心。物流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事前编制责任预算,将总预算按各责任中心分别落实、重新编制,使各责任中心的负责人了解其在预算过程中所应完成的任务和应控制的事项;在责任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对各层次日常业务进行控制,及时予以纠正,保证预算的实现;责任预算执行完毕后,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编制预算报告。 

  三、物流绩效评价的方法 

  (一)作业基础的平衡计分卡法

  简单的说,绩效评价是企业衡量工作、总结经验和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企业绩效评价经常遇到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绩效指标难以客观化和定量化。当然,对所有的绩效指标进行量化并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但是,作业成本法特别是作业成本管理的引入,使得绩效评价指标既有较准确的定量指标又有与作业和过程密切联系的定性指标,给企业绩效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作业成本管理在物流作业基础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往往与平衡计分卡等工具结合使用。因为,ABC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成本和资本对决策的影响;平衡计分卡法拓宽了人们对绩效评价的视野,它既考虑了财务指标又考虑了非财务指标。 

  在企业决定增加产品的某项功能时,就需评价该功能所引起的各项作业的效果,这可以结合平衡计分卡来实现,遵循“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功能——产品成本——业绩”这样一个思 

  路。增加某项功能会涉及平衡计分卡中的每一个方面,先要以客户为起点,分析此项功能是否为客户所需要,然后确定增加此功能需要如何运用或改进内部经营来实现,改进内部经营又需要通过提高员工的技术等来实现。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就会发生各种作业并消耗资源从而引起成本的增加,最后要将成本与可增加的收入进行比较即计算财务方面的指标来判断此项功能是否需要,并可单独将每一项作业所引起的成本增加与对增加功能的贡献进行比较,以此确定此项作业是否为“非增值作业”,从而对成本进行控制。 

  (二)模糊层次分析法

  1.模糊层次分析法简介 

  1977年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了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论域R上的模糊数M称为三角模糊数,可将三角模糊数M记为(1,m,u)1≤m≤u,1和u分别表示M支撑的下界和上界;m为M的中值;M(1,m,u)表示M相对于m的偏离程度。模糊层次分析法是结合了层次分析法和三角模糊数原理,以三角模糊数代替整数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构造判断矩阵,并利用模糊数比较大小原理确定元素排序权值的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人们在分析和思考时的模糊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因而更准确、更合理。 

相关评论